时间: 2025-04-30 18: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30
词汇“义终”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以下是对“义终”这一词汇的分析:
“义终”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正义的终结”或“道义的终点”。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情境或**,其中正义或道义达到了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或结局。
由于“义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故事中正义的胜利或失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道德或法律问题时。
由于“义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演变的信息有限。它可能是由“义”(正义、道义)和“终”(终结、终点)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强调法治和正义的社会中,“义终”可能被用来强调法律和道德的最终裁决。
“义终”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正义得到伸张的满足感,或者在正义未能实现时感到失望和沮丧。
由于“义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义终”用于描述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其中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达到了决定性的时刻。
结合视觉和听觉,可以想象一个法庭场景,法官敲下木槌,宣布判决的那一刻,象征着“义终”。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终”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强调正义的最终结果。
“义终”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抽象和特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实际应用的机会可能较少。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