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8:36
“义聚”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义”和“聚”。其中,“义”通常指道义、正义或者某种精神上的联系,而“聚”则表示聚集、集合。因此,“义聚”可以理解为基于共同的理念或道义而聚集在一起的行为或状态。
由于“义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群人因为共同的理想或信念而团结起来;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社群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政治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分析群体行为或社会**。
由于“义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描述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群体行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义聚”可能被用来强调群体的凝聚力和共同的目标。例如,在社会**或抗议活动中,人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诉求或信念而“义聚”。
“义聚”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团结和共同的目标。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没有直接遇到过与“义聚”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因为共同兴趣或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社群或团体。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聚”来表达一种团结和共同追求的意境:
在星光下,我们义聚,
为了那遥远的梦想,
手牵手,心连心,
共同走过风雨的长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手牵手站在山顶,背景是壮丽的日出,象征着团结和希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鼓舞人心的进行曲,增强“义聚”带来的团结和奋斗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聚”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gather for a cause”或“unite for justice”。
“义聚”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群体团结和共同目标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群体行为。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