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6:30
“以直抱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直接表达不满或抱怨。它强调的是在面对不公或不满意的情况时,不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和诉求。
“以直抱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直谏文化,强调直言进谏,不畏权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
在**文化中,“以直抱怨”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忠”和“直”的价值观,即忠诚和正直。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于发声,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勇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保持正义感和勇气。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当时我选择了以直抱怨,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直抱怨,不畏风霜,心中正义,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站在高处,面对众人,大声疾呼的形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空间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one's mind”或“voice one's complaint direct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直接和坦率。
“以直抱怨”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直接表达不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他与同事相处,一向抱着~的宗旨,因此往往能化敌为友,融洽共处。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4.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