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0:33
斯洛伐克人(Slovak)是指来自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公民,或者是指斯洛伐克民族的后裔。斯洛伐克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国家,其人民主要使用斯洛伐克语,属于斯拉夫语族。
在文学作品中,斯洛伐克人可能被描绘为具有特定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的角色。在口语交流中,提及斯洛伐克人可能涉及对其文化、习俗或政治状况的讨论。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国际关系或欧洲研究中,斯洛伐克人可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或案例。
“斯洛伐克人”一词源自斯洛伐克语中的“Slovák”,其词源与斯洛伐克民族的历史和身份认同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了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含义。
斯洛伐克人在文化上以其丰富的民间艺术、音乐和传统节日而闻名。在社会背景中,斯洛伐克人经历了从奥匈帝国到独立国家的转变,这一历史背景影响了他们的民族认同和国际地位。
提及斯洛伐克人,可能会联想到中欧的美丽风景、友好的民族性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探索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来自斯洛伐克的朋友或同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斯洛伐克的文化和社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斯洛伐克人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情感的画面:
在蓝色的多瑙河畔, 斯洛伐克人的歌声悠扬, 穿越古老的城堡, 回响在每一个心房。
结合斯洛伐克的风景图片和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斯洛伐克人的生活和文化。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lovak”和中文中的“斯洛伐克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民族和文化群体。
通过对“斯洛伐克人”这一词汇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洛】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
3.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4.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5.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