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51
词汇“孤悬浮寄”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尝试理解这个词汇的潜在含义。
“孤悬浮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某物或某人孤独地悬浮或漂浮,并且依赖于某种方式寄存或传递。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种孤立无援、漂泊无依的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很难找到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使用。但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个形容词或名词,它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物体的物理状态。
由于“孤悬浮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那些在社会中感到孤立、缺乏归属感的人。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孤独、无助和漂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流浪者、孤独的旅行者或是被遗弃的物品。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孤悬浮寄”来形容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夜空中漂浮,寻找着归宿。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星球、漂浮的尘埃或是寂静的夜空,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达这种感觉。
由于“孤悬浮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孤悬浮寄”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孤独和漂泊的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3.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4.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