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14
“勿药有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需要药物就能感到喜悦”,通常用来形容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不需要借助外力(如药物)就能感到快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在的健康和幸福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如在描述一个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时可以使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或他人身体状况良好,心情愉快。在专业领域,如中医或健康咨询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自然疗法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勿药有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医学和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健康和内在的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医学领域,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健康和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自然健康和内在幸福感的重视,与中医强调的“治未病”理念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让人联想到健康、活力和快乐。它影响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认知,鼓励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保持良好身体状况的朋友,强调他们不需要药物就能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勿药有喜,
身心和谐,自然之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风光和健康人物的画面,传达出健康和快乐的氛围。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松愉快的音乐,如鸟鸣和流水声,增强这种积极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good health and spirits”,强调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良好。不同文化中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是普遍的,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勿药有喜”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人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医和哲学思想中对自然疗法和内在平衡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关注身心健康,追求自然和内在的幸福感。
1.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
2.
【药】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药,治病草也。 、 《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易·无妄》-勿药有喜。 、 《史记》-求仙人不死之药。
【组词】
药肆、 药贴、 药封、 药案、 药王、 药引、 药局、 药饵
3. 【有】
4.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