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7:58
“众寡悬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双方人数或力量相差极大,悬殊明显。其中,“众”指多数、众多,“寡”指少数、稀少,“悬殊”指差距很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比较或对抗中,一方明显占优势,另一方则处于劣势。
“众寡悬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人数或力量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各种比较场景。
在**文化中,“众寡悬殊”常与“以少胜多”形成对比,强调在不利条件下取得胜利的难度和价值。这种观念在历史故事和现代社会中都有体现,如《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役。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不公平或不平衡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弱势群体或小规模力量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困境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众寡悬殊”的情况,我们小组人数较少,但通过高效协作和创新思维,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众寡悬殊战鼓鸣,英雄无畏逆风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画面,一边是浩浩荡荡的大军,另一边是孤立无援的小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强调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a David and Goliath situation”,源自圣经故事,形容小人物对抗巨人的情景。
“众寡悬殊”这个成语在描述力量对比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现实中的不平衡,也激励人们在不利条件下寻求突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琼华不能再笑了,在~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3.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4.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