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45
词汇“[勿用]”是一个命令式的表达,通常用于指示某人不要使用某个物品、采取某种行动或参与某项活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不要使用”或“禁止使用”。
在不同的语境下,“勿用”可以有不同的强调和含义。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营造一种紧张或禁忌的氛围;在口语中,它可能是一种直接的警告或指示;在专业领域,如医疗或化学,它可能涉及安全警告,指示不要使用某些危险物质或设备。
“勿用”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勿”是一个否定副词,意为“不要”,“用”则是动词,意为“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结构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正式或警示性的语境中。
在中国文化中,“勿用”常常与礼仪和规矩相关联,指示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于指示遵守法律或规章制度。
“勿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命令或禁止的语气,可能会引起听者的警觉或不适。它也可能与限制、禁止和规则等概念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公共场所看到“勿用”的标志,如禁止吸烟、禁止拍照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勿用”来表达一种禁忌或限制的主题,例如:“在这片花海中,勿用言语,只用眼神交流。”
视觉上,“勿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红色的禁止标志或警示牌。听觉上,它可能与严肃的语气或命令式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勿用”可以翻译为“Do not use”或“No use”,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这种禁止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
“勿用”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在指示和警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其用法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各种规则和指示,同时也能在适当的场合正确使用这个词汇。
1.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