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8:58
“久孤于世”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长时间孤独地存在于世界上。它传达了一种与世隔绝、孤独无助的状态,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长时间无法融入社会或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境况。
在文学作品中,“久孤于世”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如《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他们的孤独感贯穿整个故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长期独居或社交圈极小的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与孤独症或社交障碍相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色彩和语境的适用性。例如,“孤立无援”更强调无助感,而“形单影只”则更侧重于形象的孤独。
“久孤于世”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难以追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的孤独感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孤独往往被赋予一种哲理性的意义,如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久孤于世”的现实状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忧郁。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喧嚣世界中寻找自我和宁静的人,以及他们在孤独中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久居山中的老人,他的生活状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久孤于世”的含义。他的故事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久孤于世的他,在月光下寻找着失落的自我,每一颗星星都是他未曾说出口的话语。”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广阔的草原上行走,背景是夕阳的余晖。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偶尔传来远处狗吠的声音。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nely in the world”或“isolated from society”,但这些表达缺乏“久孤于世”所蕴含的深沉和哲理性。
“久孤于世”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孤独这一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久】
灸灼。“灸”的古字。
【引证】
《睡虎地秦墓竹简》-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 《说文》-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 、 《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皆木桁,久之。
支撑。
【引证】
《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久诸墙以观其桡也。
2.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