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0:30
刻骨铭心(kè gǔ míng xī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上”,用来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极其重要或深刻的经历、感受或教训,以至于它们深深地印在人的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忘。
在文学作品中,刻骨铭心常用于描述爱情、友情、亲情等强烈的情感体验,或是某些重大**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深刻记忆或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刻骨铭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义直接反映了其深层含义。在古代,人们常用“刻”和“铭”来表示在物体上留下永久性的标记,因此这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记忆的持久性和深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表达深刻记忆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刻骨铭心这个成语常常与忠诚、记忆和情感的深度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情感和记忆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个人生活的经历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庄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瞬间,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构成个体生命故事的重要部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那次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和自信,至今我仍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刻骨铭心的夜晚,
星辰见证了我们的誓言,
即使岁月流转,
那份情感依旧如初见。
刻骨铭心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永不褪色的文字,以及那些悠扬的古琴曲,它们都能唤起深沉的记忆和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tched in one's memory”或“seared into one's consciousness”,它们都传达了记忆的深刻和持久性。
刻骨铭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那些深刻和持久的情感和记忆。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深度。
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虽~,难报万一。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镂】
(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
金刚钻。
【引证】
《书·禹贡》。孔传:“镂,刚铁。”-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