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3:54
词汇“刻雕”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刻”和“雕”。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刻雕”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刻雕”字面意思是通过雕刻工具在硬质材料(如木头、石头、金属等)上刻划出图案或文字。基本含义是指雕刻艺术,是一种将设计图案通过雕刻手段表现在材料表面的技艺。
“刻”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是用刀刻划。“雕”字则来源于古代对鹰科鸟类的称呼,因其嘴尖锐如刀,后引申为雕刻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刻雕”这一词汇,专门指代雕刻艺术。
在文化中,刻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石刻、木雕、玉雕等,都是传统工艺的代表。刻雕作品常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
“刻雕”一词给人以精细、耐心的感觉,联想到工匠精神和对美的追求。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日常生活中,刻雕艺术可以作为一种装饰或礼品,如木雕摆件、石雕工艺品等,都是具有文化特色的礼物。
在诗歌中,可以将“刻雕”比喻为对文字的精心打磨,如:“他的诗句,如同刻雕在时光石上的印记,经久不衰。”
视觉上,刻雕作品通常给人以精细、立体的感觉,可以联想到雕刻过程中的刀痕和材料的质感。听觉上,刻雕过程中可能伴随着雕刻工具与材料摩擦的声音,给人以专注和宁静的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雕刻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表现形式。例如,欧洲的雕塑艺术、非洲的木雕艺术等,虽然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刻雕”这一词汇不仅指代一种艺术形式,也象征着精细、耐心和创造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雕】
(形声。从隹(zhuī),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
同本义。
【引证】
《书·太古誓》-流之为雕。 、 《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必射雕者也。 、 《山海经·南山经》-其状如雕而有角。 、 唐·王维《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组词】
雕悍、 雕鸷、 雕鹗、 金雕;海雕;坐山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