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3:15
词汇“刻雾裁风”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
“刻雾裁风”字面意思是指雕刻雾气,裁剪风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能够将无形的事物变得有形,或者形容人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后人根据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理想状态创造出来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并不罕见,但“刻雾裁风”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其确切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需要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界的美常常被赋予深远的意义,而“刻雾裁风”这个成语正是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崇高理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细微之美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意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欣赏一幅画或阅读一首诗时,用“刻雾裁风”来形容作者的技艺和作品的美感。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写:“笔下生花刻雾裁风,墨香四溢绘江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雾气缭绕的山间,手持画笔,仿佛在雕刻雾气,裁剪风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想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翻译传达相似的意境,如英文中的“sculpting mist and cutting wind”。
“刻雾裁风”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人对艺术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韵味和表达的深度。
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3.
【裁】
(形声。从衣,(zāi)声。本义:裁制,剪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裁,制衣也。 、 《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四学裁衣。 、 唐·韦应物《杂体》-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组词】
套裁;剪裁;对裁;裁衣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