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5:15
词汇“刻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刻顷”字面意思是指短暂的时间,顷刻之间。其中,“刻”通常指时间的一个单位,古代一昼夜分为一百刻;“顷”则有顷刻、短暂时间的意思。
由于“刻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刻顷之间”这样的表达,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
“刻”和“顷”都有古代时间单位的含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刻顷”这个词汇也逐渐淡出了日常语言的使用。
在古代,时间的计量单位与现代不同,因此“刻顷”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古代对时间的认知和计量方式。
“刻顷”给人一种时间流逝迅速、不可捉摸的感觉,可能会引发对时间宝贵、珍惜当下的情感反应。
由于“刻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刻顷”来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珍贵:
刻顷之间,花开花落,
时光匆匆,不留痕迹。
由于“刻顷”与时间有关,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或者是日晷上影子的移动,这些都是时间的视觉和听觉象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短暂的时间,例如英语中的“in a moment”或“in an instant”。
“刻顷”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对时间的认知和计量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现代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顷】
田地面积的单位,等于一百亩。
【引证】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 、 《吕氏春秋·过理》-筑为顷宫。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一碧万顷。 、 清·洪亮吉《治平篇》-有田一顷。 、 、 《聊斋志异·促织》-田百顷。
【组词】
碧波万顷;顷亩、 顷晦、 顷宫、 一顷地
少顷,短时间。
【引证】
《战国策·秦策》。注:“言未久。”-莅政有顷。 、 《庄子·秋水》-不为顷久推移。
【组词】
俄顷、 顷之、 顷久、 顷息、 顷顷、 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