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7:50
词汇“刻骨崩心”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
“刻骨崩心”字面意思是指刻在骨头上,心碎裂开。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情感或记忆深刻到无法忘怀,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或震撼。
“刻骨崩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深刻情感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强调情感的深刻和记忆的持久是一种美德。因此,“刻骨崩心”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人经历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强调经历的深远影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深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忘怀的痛苦经历,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经历时的坚韧和勇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刻骨崩心的事情,比如亲人的离世,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刻骨崩心,爱恨交织,梦回故里。”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心灵创伤的画面,如破碎的心形图案;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wrenching”或“soul-crushing”,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深刻情感和痛苦体验。
“刻骨崩心”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还体现了汉语成语的形象性和文化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