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7:47
公诉人:在法律领域,公诉人通常指的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对犯罪行为提起公诉的检察官。他们的职责包括调查犯罪、收集证据、在法庭上代表国家进行诉讼,并确保法律得到正确执行。
公诉人一词源自法语“procureur”,意为“代理人”或“代表”。在法律体系中,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特指代表国家进行刑事诉讼的检察官。
在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中,公诉人被视为法律正义的守护者,他们的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至关重要。在一些文化中,公诉人可能被赋予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期望。
公诉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义、权威和法律的严肃性。它也可能引发对司法系统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讨论。
在个人生活中,公诉人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观看法律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或者在参与法律相关的讨论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公诉人,法律的剑与盾, 在法庭上,正义的化身。”
公诉人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严肃的法官、紧张的辩论和庄重的氛围。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穿着正式的检察官在法庭上陈述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rosecutor”,德语中的“Staatsanwalt”,都指代类似的角色和职责。
公诉人作为法律体系中的关键角色,对于维护法律正义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法律程序,还能增强对司法系统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可以提升专业性和准确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