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6:41
公诉:在法律领域中,公诉是指由国家机关(通常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的刑事诉讼。公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确保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公诉一词源于法律术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中的“publicus”(公共的)和“actio”(行动)。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公诉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标准程序,确保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追究。
在法治社会中,公诉是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同时也保护了受害者的权益。
公诉往往与严肃、正义和法律的威严联系在一起。它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证据的呈现和最终的判决,给人以庄重和正式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公诉的案例,但通过新闻报道和法律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公诉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诉比喻为正义的利剑,斩断罪恶的链条:
公诉如剑,锋芒毕露, 斩断黑暗,守护光明。
公诉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律师的辩论声,以及证人的证词。这些声音和画面共同构成了公诉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公诉的概念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公诉由检察官代表政府进行,而英国的公诉则由皇家检察署负责。
公诉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追究,也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的关键。通过对公诉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