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06
寄颜无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寄托颜面于无地”,比喻无处容身,形容处境非常尴尬或无地自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羞愧,以至于觉得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别人的目光。
在文学作品中,寄颜无所 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他们犯错或遭遇失败后,感到极度羞愧和无助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
寄颜无所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羞愧和尴尬情感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依然保留了其原始的情感色彩和形象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面子(颜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因此,寄颜无所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描述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和形象的期待。
寄颜无所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一时的失误或不幸而感到极度羞愧的人,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强度是很多人都能体会到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错误的建议,结果被大家嘲笑。那一刻,我感到寄颜无所,几乎想要逃离现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无光的角落,
我寄颜无所,
心中的羞愧,
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寄颜无所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躲在昏暗的角落里,周围是冷漠的目光和窃窃私语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成语的情感表达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eel like I have no place to hide" 或 "feel utterly exposed",这些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于 寄颜无所,但传达了类似的尴尬和羞愧的情感。
寄颜无所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极度羞愧时的无助和尴尬。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1.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