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6:00
“公诸于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某事物公开,让所有人都知道。基本含义是将秘密或不为人知的事物公开化,使其为大众所知。
“公诸于世”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公”指公开,“诸”是“之于”的合音,“于世”指在世界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加强调信息的广泛传播。
在**文化中,公开信息往往与诚信、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相关联。因此,“公诸于世”在社会背景中常被用来强调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中。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因为它通常与真相的揭示和正义的实现相关联。联想上,它让我想到新闻报道中的关键时刻,或是历史上的重大揭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社区项目中使用过这个词汇,当时我们决定公开项目的进展和财务状况,以增加透明度并赢得社区成员的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低垂,星辰公诸于世,每一颗闪烁,都是秘密的诗篇。”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新闻发布会,记者们围绕着一个讲台,等待重要信息的公开。听觉上,我想到的是新闻播报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ing to light”或“make public”,它们在意义上与“公诸于世”相似,但文化和语境的细微差别可能存在。
“公诸于世”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信息的公开过程,还蕴含了对透明度和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清晰和有力的信息至关重要。
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我们必须把这段历史~。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诸,辩也。 、 《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
【组词】
诸问
众;各。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 、 《三国志·诸葛亮传》-西和诸戎。 、 《资治通鉴·唐纪》-诸道桥梁。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