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8:58
不起诉:在法律领域中,指检察机关或法院决定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提起刑事诉讼的行为。这意味着尽管有证据表明可能存在犯罪行为,但出于各种法律或政策考虑,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起诉一词源自法律术语,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古代法律体系中,类似的决定可能基于不同的原则和程序,但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不起诉更多基于证据标准和法律原则。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不起诉可能被视为法律体系的宽容或人道主义的体现。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法律的不公或权力的滥用。
不起诉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如释然、失望、疑惑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正义与同情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个人生活中,不起诉可能与法律案件的新闻报道、个人经历或对法律体系的看法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某个不起诉的决定而对法律体系产生信任或怀疑。
在诗歌中,不起诉可以被用来象征宽恕或和解:
在法律的森林里, 不起诉是一道温柔的光, 照亮了迷途者的归途。
不起诉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庄严场景、法官的判决声,或是被告松一口气的表情。视觉上,可能与法庭的图像、法律文件等相关。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不起诉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国家可能有更严格的证据标准,而其他国家可能更注重人道主义考虑。
不起诉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涉及证据、法律原则和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不起诉的含义和应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法律体系和社会文化。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3.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
1. 【不起】 诉告
2. 【不起诉有犯罪记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