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1:47
词汇“公议儿”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公议儿”是一个方言词汇或特定社群中的用语,它可能指的是公开讨论或集体商议的事情或过程。字面意思可能是“公共的议论”或“大家一起讨论的事项”。
由于“公议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地区或社群的特定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社区参与的文化中,“公议儿”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决策方式,体现了民主和参与的精神。
对于重视集体决策和公众参与的人来说,“公议儿”可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信任和参与感。
由于“公议儿”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一个强调集体决策的环境中,可能会经常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公议儿”来描绘一个和谐的社区景象:
在晨曦的照耀下,
村庄的公议儿开始了,
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倾听,
共同编织着未来的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集体讨论或公众参与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尽管“公议儿”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体现了集体决策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