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6:17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一词源于法律术语,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法律体系所接受并规范化。
在法治社会中,国家赔偿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行为的纠正。
国家赔偿往往与正义、公平、责任等正面情感相关联,但也可能引发对政府效率和公正性的质疑。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赔偿案例可能涉及个人权益的维护,如医疗事故、冤假错案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家赔偿比喻为“正义的甘露,滋润着被遗忘的角落”。
国家赔偿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子声、法律文书等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国家,国家赔偿的法律框架和实施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法律文化和历史背景。
国家赔偿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国家机关行为的监督。在学*法律和语言表达时,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培养法治意识和公正感至关重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3. 【赔】 (形声。从贝,咅(pǒu)声。“贝”是古代货币,与财产买卖有关。本义:补还损失)。
4.
【偿】
(形声。从人,赏声。本义:归还,赔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偿,还也。 、 《广雅》-偿,复也。 、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 《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组词】
偿债、 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