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6:00
词汇“国家闲暇”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短语。因此,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国家”和“闲暇”两个词的结合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应用。
“国家闲暇”可以理解为指一个国家或国民在一定时间内不从事工作或生产活动的状态,即国家的休闲时间或国民的休息时间。
在不同的语境下,“国家闲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国家闲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但“国家”和“闲暇”两个词在汉语中都有悠久的历史。
在**文化中,休息和休闲被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闲暇可能与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有关。
“国家闲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和谐和幸福感,也可能引发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国家闲暇可能体现在国家法定假日或全民休息日,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休闲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国家闲暇的田野,万物复苏,人心欢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宁静的公园,人们在阳光下悠闲地散步;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国家闲暇”可能有不同的体现,例如在西方国家,周末和公共假期是国民休闲的重要时间。
“国家闲暇”作为一个概念,强调了休闲时间对于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社会现象和文化特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3.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
4.
【暇】
(形声。从日,叚(xiá)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暇,闲也。 、 《书·无逸》-不敢自暇自逸。 、 《左传·成公十六年》-好以瑕。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救亡不暇,安得王哉? 、
——龚自珍《病梅馆记》。
【引证】
《国语·晋语》-将吊不暇。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炊不暇熟。
【组词】
暇时;暇刻、 暇晷、 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