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2:53
国家机关是指在国家组织体系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机构。这些机关通常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它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不同的语境中,“国家机关”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国家机关”一词源自对国家组织结构的法律和政治描述。随着国家形态和治理模式的变化,这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国家机关的意义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民主国家,国家机关被视为服务公众的工具;而在一些集权国家,国家机关可能被视为控制和监管的工具。
对于许多人来说,国家机关可能引发关于权力、责任和效率的联想。它可能被视为权威和秩序的象征,也可能被批评为官僚主义和低效的源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需要与国家机关打交道,如办理身份证、缴纳税款等。这些经历可能让人感受到国家机关的便利或繁琐。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家机关比喻为“社会的守护者”,在故事中,可以将其描绘为“权力的迷宫”。
国家机关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建筑、整齐的制服和正式的会议。在音乐中,可能与进行曲或庄严的交响乐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国家机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是普遍存在的。
“国家机关”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术语,它不仅描述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也反映了社会治理的模式和理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对于把握政治和社会现象至关重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3.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
4.
【关】
(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门闩。闩门的横木。
【引证】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
【组词】
关牡、 关楗、 关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