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1:44
“狗急跳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当狗被逼到绝境时,会不顾一切地跳过墙去逃生。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极度危急或绝望的情况下,会做出平时不敢做或不会做的极端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在绝境中的反常行为,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某人在压力或困境下的突然爆发。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压力管理或危机应对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行为的一种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特别是在面临绝境时的反应。
在**文化中,狗通常被视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但也有时被看作是卑微的动物。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困境中行为的一种普遍认知,即在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做出平时不会做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压力下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极端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时,做出了一些非常冒险的商业决策,这让我想到了“狗急跳墙”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狗急跳墙,心急如焚。
在绝望的边缘,
勇气与恐惧交织,
跳过那堵墙,
寻找一线光明。
想象一只狗在夜色中跳过一堵高墙,背景音乐是紧张的弦乐,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和逃生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ornered rat will fight”(困兽犹斗),这也反映了在绝境中动物或人的反抗行为。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绝境中的行为,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对生存和压力的普遍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
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4.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