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2:18
“狗屁不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狗的屁是不通的,引申为说话或文章毫无逻辑、不通顺、不合理。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论或文章质量极差,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狗屁不通”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方式,通过将“狗屁”这一不合理的概念与“不通”结合,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负面评价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表达对某人言论的极度不满。它反映了社会对于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负面情绪,联想到了混乱、无序和不可理解的状态。它影响了我对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过于直接和粗鲁。我更倾向于使用更委婉或专业的批评用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言辞如狗屁不通, 混乱中寻不见一丝光明。 逻辑的灯塔熄灭了, 黑暗中我们迷失了方向。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画面,如杂乱无章的线条或噪音,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或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nsense”或“rubbish”,但它们没有“狗屁不通”那种强烈的形象化和贬义色彩。
“狗屁不通”是一个强烈的负面评价词汇,用于批评逻辑混乱或不合理的内容。它在日常口语中较为常见,但在正式或专业场合应避免使用。这个词汇反映了对于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批评时要考虑语境和方式。
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你的文章尽管~,有人争先恐后的请你做广告。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屁】
肠道产生但从肛门突然排出的臭气
【组词】
屁滚尿流、 放屁
屁股,臀部
【组词】
拍马屁、 屁眼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