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2:51
“婢膝奴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婢女那样屈膝,像奴隶那样卑躬屈膝。基本含义是指人卑躬屈膝,毫无尊严,形容人极度卑微和顺从的样子。
在文学作品中,“婢膝奴颜”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权势或生存而放弃尊严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软弱或无骨气。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特定社会阶层或历史时期的人们的行为模式。
“婢膝奴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婢女和奴隶行为的描述。在古代**,婢女和奴隶是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卑微和顺从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描述社会底层人物,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在权势面前失去自我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尊严和气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婢膝奴颜”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尊严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强调个人尊严和独立性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厌恶和鄙视,因为它代表了人性的软弱和无骨气。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权势面前失去自我,为了生存而放弃尊严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婢膝奴颜”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势的阴影下,他婢膝奴颜, 失去了灵魂的光芒,只剩躯壳的空洞。”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个卑躬屈膝的人,低着头,不敢直视前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叹息声,或者是无奈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owtow”,意指极度恭顺或卑躬屈膝。这个词汇源自**的一种传统礼节,但在英语中也被用来形容类似的卑微行为。
“婢膝奴颜”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软弱和无骨气,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卑微行为的批评和鄙视。
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弟如畏死,则何难媕阿闒冗,~,以求自身之安乐于名场官海之间。
1.
【婢】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引证】
《说文》-婢,女之卑者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使婢子侍执巾栉。 、 《礼记·檀弓》。注:“妾也。”-使吾二婢子夹我。 、 《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父母有婢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大母婢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婢仆所惑。
【组词】
婢婿、 婢妾
2.
【膝】
(形声。从肉,桼(qī)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引证】
《礼记》-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组词】
膝馒头、 膝下荒凉、 膝踝、 膝拐、 膝弯
3.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
4.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