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1:25
词汇“束蕴请火”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或词汇,它可能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含义。因此,我将尝试从这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由于“束蕴请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深藏不露的情感或能量,最终被某种请求或邀请所激发。
由于“束蕴请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束蕴请火”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内敛而后爆发的行为模式,这在强调含蓄和深沉的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压抑后的释放,带来一种紧张和期待并存的情感体验。
由于这个词汇的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创作或表达中,它可以成为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束蕴请火”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被唤醒的瞬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火堆前,手中拿着未点燃的火把,表情严肃而期待。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增大的音乐,来象征内心的激情被唤醒。
由于“束蕴请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束蕴请火”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工具,用来表达一些复杂或深层的情感和想法。尽管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展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
从前有一个婆婆诬告儿媳偷家里的肉,儿媳百口莫辩被婆婆赶出家门,只好去找邻居大婶帮助伸冤。大婶深知她的为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拿一团乱麻到那个婆婆家去借火,说是自家的狗因为争吃别人家的肉被咬死。婆婆知错就去追儿媳回家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蕴】
(形声。从艸,蕴(yùn) 声。本义:积聚,蓄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蘊,积也。
3.
【请】
情况,实情。 同: 情
【引证】
《墨子·尚同中》-上下请通。 、 《管子·白心》-四璧而知请。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