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1:21
词汇“束蒲为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将蒲草捆绑起来制成干肉。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束蒲为脯,以食寡人”,意指用简陋的方式制作食物,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或是一种节俭的行为。
在语境分析方面,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或历史教育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绘古代生活的艰辛或是表现人物的节俭美德。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示例句子:
同义词与反义词方面,与“束蒲为脯”相近的词汇可能包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都表达了节俭的意思。反义词则可能是“挥霍无度”、“奢侈浪费”等,表示相反的生活态度。
词源与演变方面,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的一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化与社会背景方面,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节俭美德,是**传统文化中重视节俭和勤劳的一部分。
情感与联想方面,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艰苦生活和人们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现代生活的珍惜和感恩。
个人应用方面,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教育场合,可以用来增强对古代生活的理解。
创造性使用方面,可以将这个成语融入到历史小说或剧本中,用来描绘古代人物的生活场景,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视觉与听觉联想方面,可以通过描绘古代人们捆绑蒲草的画面,或是播放相关的古代生活场景音乐,来增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受。
跨文化比较方面,由于这个成语具有很强的文化特定性,很难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反思与总结方面,虽然“束蒲为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蒲】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 、 《诗·陈风·泽陂》-有蒲与荷。 、 《周礼·泽虞》。注:“以为席。”-共其苇蒲之事。 、 《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男执蒲璧。
【组词】
蒲甸儿、 蒲柳、 蒲草毛窝、 蒲鞭示辱、 蒲帆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