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8:32
词汇“束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束蒲”字面意思是指用蒲草捆绑成的一束。蒲草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编织或捆绑物品。
由于“束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用蒲草捆绑物品的情况,但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
“束蒲”由“束”和“蒲”两个字组成。“束”意为捆绑,“蒲”指蒲草。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人们使用蒲草进行捆绑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蒲草常用于编织席子、篮子等物品,因此“束蒲”可能与这些传统工艺有关。
“束蒲”可能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自然材料和传统手工艺,带来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由于“束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束蒲”来描绘田园风光或传统手工艺的场景:
绿蒲成束,编织着古老的梦,
在田野间,静静地诉说着时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蒲草丛生的湿地,风吹过时蒲草轻轻摇曳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束蒲”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如用其他植物材料进行捆绑的行为。
“束蒲”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字面意义、文化背景和可能的联想,来丰富对这一词汇的理解。尽管在现代语境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语言中的一些传统元素和文化特色。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蒲】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蒲,水草也。可以作席。 、 《诗·陈风·泽陂》-有蒲与荷。 、 《周礼·泽虞》。注:“以为席。”-共其苇蒲之事。 、 《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男执蒲璧。
【组词】
蒲甸儿、 蒲柳、 蒲草毛窝、 蒲鞭示辱、 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