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8:01
沿流求源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沿着河流寻找源头。基本含义是指通过逐步追溯事物的起源或根本原因来深入了解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探索和研究的严谨态度,即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在文学作品中,沿流求源 常用来比喻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或历史的根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科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概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和语境适应性。例如,“溯源”更侧重于追溯历史或事物的起源,而“追根究底”则强调彻底查明原因。
沿流求源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顺其自然”和“返璞归真”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
在文化中,沿流求源** 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这种思想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问题解决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谨和深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探索、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学者和研究者。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使用沿流求源 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这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沿流求源,溯时光之河,
探寻真理,不畏波涛。
视觉上,沿流求源 让我联想到一条蜿蜒的河流,人们沿着河岸一步步向上游探索。听觉上,它可能与探索者的脚步声和河水的流动声相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llow the river back to its sour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强调了追溯起源的重要性。
沿流求源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还鼓励我在研究和生活中保持一种探索和求真的态度。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况夫之派之疏近不齐,世家之隆替不一,贤而上或无所传,愚而前虽有所作欲冀~不可得也。
1.
【沿】
同本义。
【引证】
《左传》-王沿夏,将欲入鄢。 、 《书·禹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组词】
沿溯、 沿涉、 沿流
遵循;因袭。
【引证】
《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理。
【组词】
沿袭、 世代相沿;相沿成习;沿习、 沿惯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