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6:56
成败 是一个复合词汇,由“成”和“败”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成功与失败。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某项努力、计划、任务或事业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成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使用“成败”来描述战争、政治斗争的结果。
在文化中,“成败”常常与命运、机遇和个人努力相联系。它反映了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辩证看法,即成败不仅取决于个人努力,也受到外部环境和时机的制约。
“成败”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关键时刻的压力和决策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成败”的时刻,无论是学业、职业还是个人目标的实现。这些经历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结果,无论是好是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成败如风过耳,心若止水无波。”
在英语中,“success and failure”对应“成败”,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都指成功与失败的结果。
“成败”是一个深刻反映人生经历和结果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决策。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成败”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人生情境。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