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1:00
成说:指已经形成的、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或理论。它通常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内,经过长期实践和验证,被认为是正确或合理的观点或解释。
“成说”一词由“成”和“说”组成。“成”意为形成、完成,“说”意为言论、观点。在古代汉语中,“成说”可能指已经形成的言论或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或理论。
在中华文化中,“成说”常常与传统、权威和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某些长期存在的观点的尊重和信任。
“成说”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和知识,但也可能让人感到保守和缺乏创新。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遇到“成说”这个词,它帮助我理解某些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了解牛顿力学的成说如何影响了几个世纪的科学发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成说”:
古老的成说,在星辰下低语,
时间的河流,携带着智慧的种子。
新月弯弯,挑战着旧日的轮廓,
成说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光芒。
在英语中,“成说”可以对应“established theory”或“conventional wisdom”。在不同文化中,对“成说”的尊重和挑战都存在,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和传统的共同追求。
“成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或理论,也反映了人类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成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递知识,同时也鼓励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