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6:19
词汇“学诵”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学”和“诵”。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学诵”字面意思是指学和背诵。其中,“学”指的是学知识或技能,“诵”则特指背诵或朗读。结合起来,“学诵”强调在学*过程中对文本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
“学”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示学或学校。“诵”字则源于古代的朗读和背诵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诵”作为一个复合词,强调了学和记忆的结合。
在*传统文化中,学诵经典文本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被视为培养品德和智慧的途径。这种传统在现代教育中仍然有所体现。
“学诵”给人一种勤奋和专注的印象,可能会联想到学生时代的努力学*和记忆。
在个人学经历中,学诵是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步骤。例如,学外语时,学诵单词和短语是基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我学诵古诗,心随韵律飘。”
学诵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学生低头认真读书的场景,或是朗朗读书声。
在英语中,“学诵”可以对应为“learn by heart”或“memorize”,强调记忆的过程。
“学诵”是一个强调学和记忆过程的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重要性。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学*和记忆的行为。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诵】
(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诵,讽也。 、 《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兴道讽诵言语。 、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 《国语·楚语》-宴居有师工之诵。 、 《论语·子罕》-子路终身诵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
【组词】
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 诵笃笃、 诵咏、 诵诗、 诵说、 诵数、 诵谏、 诵忆、 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