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5:41
词汇“垂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垂没”是一个由“垂”和“没”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
假设“垂没”的字面意思是“垂下并消失”或“逐渐消失”。这里的“垂”可能指的是向下移动或下垂的动作,而“没”则表示消失或不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垂没”可能用来形容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消失的场景,或者比喻某种力量、希望或生命的逐渐消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文学讨论中。
由于“垂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垂没”可能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终结、希望的破灭或某种状态的结束。
“垂没”可能引起一种哀伤或沉思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消失和结束的概念。
由于“垂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强语言的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垂没”来描绘一个场景或表达一种情感:
夕阳垂没,
余晖洒满小径,
回忆渐行渐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夕阳垂没的画面,天边的色彩逐渐变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或某种渐弱的音乐。
由于“垂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如果要寻找类似的表达,可以考虑其他语言中描述消失或结束的词汇。
尽管“垂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消失和结束的意境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