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0:46
“两耳垂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描述一个人的耳朵长而下垂,几乎触及肩膀。这种描述通常用来形容某些特定形象或特征,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某些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的特殊外貌。
在文学中,“两耳垂肩”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具有超凡特质或神秘色彩的人物,如某些神话中的智者或预言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医学,这个描述可能与某些遗传特征或疾病相关。
同义词在描述上更为具体,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与“两耳垂肩”相反的特征。
“两耳垂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对人物外貌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长耳通常与长寿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这个特征可能被赋予正面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智慧或古老的形象,给人以庄重和深沉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人物或参与特定的文化活动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两耳垂肩,倾听着岁月的低语,智慧的光芒在他眼中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长耳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古老和智慧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低沉的叙述声,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在不同文化中,长耳的特征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非洲文化中,长耳可能与特定的社会地位或仪式相关。
“两耳垂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它能够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形象。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4.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