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00
垂法: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垂”可以指垂直向下,“法”通常指法律、规则或方法。因此,“垂法”可以理解为“垂直向下的法律或规则”,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广泛的应用。
由于“垂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很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古老或传统的法律或规则,强调其权威性和不可动摇性。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垂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垂法”这个词汇的词源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中文中,“垂”和“法”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演变,但组合在一起的“垂法”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或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垂法”可能被用来强调某种法律或规则的传统性和权威性。例如,在强调法治和传统的社会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历史悠久、被广泛尊重的法律。
由于“垂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庄严的感觉。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尊重和不可侵犯。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垂法”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用来描述那些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法律或规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垂法如山,千年不移,
古道西风,法典长存。
由于“垂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法典、庄严的法庭或历史的石碑。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垂法”的词汇。这个概念可能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例如在英语中可能用“ancient law”或“traditional law”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垂法”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法律或规则。尽管它在日常语言中很少出现,但在特定的学术或历史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法律的传统性和权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