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45
垂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低垂着头哭泣,形容人因为悲伤、痛苦或绝望而低头哭泣的状态。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垂泣”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的表达,如“她垂泣着,泪水打湿了衣襟。”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哭泣”或“流泪”等更为直接的表达。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领域,“垂泣”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应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哭泣、流泪、啜泣
反义词:欢笑、喜悦、高兴
“垂泣”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垂”和“泣”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低垂”和“哭泣”。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垂涕”的表达,意为流泪。
在**文化中,哭泣往往与悲伤、哀悼联系在一起,而“垂泣”则更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沉和无法抑制。
情感反应:这个词汇带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助和绝望。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葬礼、失恋、亲人离世等悲伤的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失去亲人或朋友时,感受到“垂泣”的情感状态,这种体验让人深刻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情感的复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垂泣,人间悲欢离合,尽在不言中。”
视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低头哭泣的画面,周围的环境可能昏暗,增加了悲伤的氛围。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哭泣声,伴随着悲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eping with head bowed”,但“垂泣”这个词汇更具有中文的特色和情感深度。
“垂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准确地表达深沉的悲伤和无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使沟通更加丰富和深刻。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