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31
“垂死的狮子”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只即将死亡的狮子。狮子通常象征力量和威严,因此“垂死的狮子”常常用来比喻一个曾经强大或威严的存在正处于衰败或终结的状态。
在文学中,“垂死的狮子”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英雄或一个王朝的衰落,强调其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悲惨对比。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曾经强壮或成功的人现在处于困境。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动物学,这个词汇可能直接指代一只濒临死亡的狮子。
同义词强调了状态的相似性,而反义词则突出了对比和反差。
“垂死的狮子”这个词汇在英语中可能直接翻译为“dying lion”。在历史上,狮子作为“百兽之王”的形象深入人心,因此这个词汇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许多文化中,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因此,“垂死的狮子”在文化上常常与英雄末路或帝国衰败等主题相关联。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悲壮和哀伤的情感,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强大存在的衰落。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无常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曾经辉煌但现在面临困境的朋友或组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像那垂死的狮子,在黄昏的草原上,他的吼声回荡,是对过往辉煌的最后致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孤独的狮子躺在草原上,夕阳的余晖照在它身上,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来配合这种视觉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狮子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因此“垂死的狮子”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比喻用法。
“垂死的狮子”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物状态,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任何强大存在的衰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3.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4.
【狮】
犬生二子称“狮”。
【引证】
《广韵》-狮,犬生二子。
5.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