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5:27
“垂涕”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眼泪从眼眶中流下,即哭泣时眼泪下垂的样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悲伤、哀痛或感动时的情感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垂涕”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的表达力。例如,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可能会用“垂涕”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流泪”或“哭泣”等更为直白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哭泣的行为。
“垂涕”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字面结构“垂”表示向下,“涕”指眼泪。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都有使用“垂涕”来表达悲伤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意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哭泣往往与哀悼、悲伤联系在一起,因此“垂涕”这个词汇在描述这些情感时尤为贴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如丧葬仪式或纪念活动中,使用“垂涕”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出悲伤和哀痛的情感。
“垂涕”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失去亲人或朋友时的痛苦,以及在面对巨大悲伤时人类的脆弱性。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在表达类似情感时的词汇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葬礼,看到他的家人和朋友垂涕,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离别的痛苦。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涕”:
春风拂面,柳絮飘飞,
故人已逝,我心垂涕。
看到“垂涕”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雨中,泪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哀婉的小提琴曲。
在英语中,与“垂涕”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earful”或“weeping”,它们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也有类似的用法。不同文化中,哭泣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共鸣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垂涕”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悲伤情感时的作用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