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3:2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3:20:29
改窜(gǎi cu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篡改或改动,通常带有贬义,指对原文、原稿或原始数据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以达到欺骗、误导或掩盖真相的目的。
改窜一词由“改”和“窜”两个字组成。“改”字有改变、修改的意思,“窜”字则有窜改、篡夺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窜”字常用于指文字的窜改,而现代汉语中,“改窜”合用,强调了未经授权的恶意修改。
在中华文化中,诚信和真实性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因此,改窜行为在社会中通常受到谴责,因为它破坏了信任和真相。
改窜一词往往引起负面情感,如不信任、愤怒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遇到过同行对数据进行改窜的情况,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也影响了研究的可信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片被改窜的土地上,
真理的种子难以生根发芽。
改窜可能让人联想到被涂改的文件、模糊的文字或嘈杂的辩论声,这些都是试图掩盖真相的象征。
在英语中,与“改窜”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amper”或“alter”,但这些词没有“改窜”所带有的强烈贬义色彩。
改窜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任何领域都要坚持真实和诚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传达准确的情感和态度。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窜】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奔逃。
【组词】
逃窜、 窜亡、 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