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38
嬖昵(bì n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宠爱的人或事物,特指君主或权贵宠爱的人。在古代,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指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宠爱的人,尤其是那些影响君主决策的宠臣或宠姬。
在文学作品中,嬖昵常用来描述那些通过谄媚或美色获得权势的人物,如《左传》中提到的宠臣。在口语中,这个词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嬖昵用于分析古代政治结构和权力关系。
嬖昵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君主的宠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宠爱的人。
在古代社会,嬖昵**通常与腐败和政治不稳定联系在一起。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忠诚的复杂看法,以及对宠臣干预政治的警惕。
嬖昵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权力的滥用。它提醒人们警惕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力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嬖昵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现象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权力结构和政治动态。
在诗歌中,嬖昵可以用来描绘一个通过美色或谄媚获得权力的角色,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嬖昵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和复杂,以及那些在权力斗争中挣扎的人物。视觉上,可以想象宫廷中的华丽服饰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听觉上,可能是宫廷中的窃窃私语和权力斗争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或中世纪欧洲,也有类似的概念,如“favorites”或“courtiers”,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与嬖昵有相似的含义,都指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势的人。
嬖昵这个词在理解和分析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不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嬖昵是一个富有深度和复杂性的词汇,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1.
【嬖】
(形声。从女,辟声。本义:宠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便嬖,爱也。 、 《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 《左传·隐公三年》。注:“亲幸也。”-嬖人之子也。 、 《国语·郑语》。注:“以邪僻取爱曰嬖。”-而嬖是女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 《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
受宠爱的人。
【引证】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2.
【昵】
(形声。从日,尼声。字又作“暱”。从日,匿(nì)声。本义:亲近,亲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暱,日近也。 、 《尔雅》。孙注:“亲之近也。”-暱,近也。 、 《诗·小雅·菀柳》-无自暱焉。 、 《书·说命中》-官不及私昵。 、 《书·泰誓中》-昵比罪人。 、 《世说新语·仇隙》-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
【组词】
昵交、 昵侍、 昵就、 昵友、 昵比、 昵好、 昵近、 昵狎、 昵依、 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