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7:52
“东窜西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东边窜动,在西边跳跃。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动物行动迅速、无规律,四处乱跑,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东窜西跳”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慌乱或不安定状态,如描述战争中的士兵或逃亡者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小孩子顽皮好动,或者形容某人在紧急情况下不知所措的样子。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动物或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序行为。
“东窜西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主要是由“东”、“西”、“窜”、“跳”四个字组成,描述的是一种空间上的移动行为。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频繁,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反映了语言的活用和发展。
在中国文化中,“东窜西跳”常常带有一定的贬义,因为它通常用来描述无序或混乱的状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紧急情况或不安定环境相关联,如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无序和混乱的场景。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群人在紧急情况下四处逃散的画面。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看到一群孩子在公园里追逐玩耍,他们的动作就像是“东窜西跳”,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小鹿在林间东窜西跳,追逐着晨曦的光芒。”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群小动物在草地上快速移动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脚步声或欢快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ning around like a headless chicken”,意思相近,都是形容无目的或混乱的行为。
“东窜西跳”这个词汇在描述无序行为时非常形象,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各种快速移动的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描述都非常有帮助。
杜鹃鸟在灌木林中~的。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窜】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奔逃。
【组词】
逃窜、 窜亡、 窜走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