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8:00
改良派: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中,主张通过逐步改革而非革命手段来实现进步和改善的一群人或思想流派。改良派强调在现有体制内进行温和的、渐进的变化,以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
在不同的语境中,“改良派”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改良派”一词源于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即主张改良的一派。在历史上,这个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应用和含义,但其核心意义——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始终未变。
在**近代史上,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对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改良派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在清朝体制内进行改革,而革命派如***则主张推翻清朝,建立新的政权。
“改良派”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了理性和温和的力量,试图在不破坏现有秩序的情况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种联想可能源于对稳定和渐进变革的偏好。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被称为公司的改良派。他总是通过小规模的实验和逐步推广来引入新政策,这种做法虽然缓慢,但最终带来了显著的改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良派”:
在变革的风暴中,改良派缓缓前行,
他们用智慧的钥匙,开启进步的门。
不追求瞬间的辉煌,而是岁月的沉淀,
在温和的阳光下,社会悄然新生。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讨论着如何改善社区。他们的表情平和,语调温和,这正是改良派的典型形象。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稳定、旋律温和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来代表改良派的精神。
在英语中,“改良派”可以对应为“reformist”或“revisionist”,这两个词在西方政治和社会讨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改良派”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渐进变革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个词不仅在历史和政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良】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良,善也。 、 《诗·邶风·日月》-德音无良。 、 《诗·鄘风·鹑之奔奔》-人之无良。 、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组词】
天良、 驯良、 良正
3.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