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2:18
倒屣迎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倒穿着鞋子去迎接宾客”,形容主人非常热情、急切地欢迎客人。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下》:“莽闻之,乃倒屣迎之。”这里的“倒屣”指的是穿鞋时前后颠倒,急忙之中不顾一切地去迎接客人。
在文学作品中,倒屣迎宾 常用来描绘主人对客人的极度尊重和热情款待,如在古代诗词或小说中描述主人对贵宾的接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仍然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高度重视和欢迎。
倒屣迎宾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具体在《汉书》中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古风的特点,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待客之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倒屣迎宾** 体现了这种文化中的热情好客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具体的动作可能不再常见,但其传达的精神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家庭和睦、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它也提醒人们在社交中应保持热情和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一定会用到这个成语,但在描述对某人的热烈欢迎时,可以借用其精神内涵,比如在接待重要客人时,可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
在创作一首诗或短篇故事时,可以利用倒屣迎宾 的意象来描绘一个温馨的场景,如描述一个家庭团聚的画面,或者朋友间久别重逢的情景。
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主人急忙从屋内跑出,鞋子都穿反了,只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温馨的音乐和家庭聚会的画面来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roll out the red carpet”(铺红地毯),虽然具体动作不同,但都表达了热情欢迎的含义。
倒屣迎宾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中的知识点,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符号。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热情和尊重,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行为举止上。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屣】
鞋子。
【引证】
《广雅》-屣,履也。 、 宋·苏轼《巫山》-贫贱尔何忧,弃去如脱屣。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组词】
屣敝、 屣脱、 屣履
穿着拖鞋走。
【引证】
《后汉书·崔骃传》-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3.
【迎】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遇,相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迎,逢也。 、 《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以迎岁于东郊。 、 《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迎日推策。
【组词】
迎霜
4.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