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2:12
“井渫不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井水虽然清澈,但因为井边有污秽之物,所以人们不愿意饮用。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本身虽好,但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无法被接受或利用。
“井渫不食”最早见于《左传》,后逐渐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因外部因素导致好事物无法发挥作用的常用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重视内部管理,避免因小失大。在社会发展中,它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环境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惋惜和无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因外部因素导致的美好事物无法得到应有的利用和欣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有才华的朋友因环境限制而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这时可以用“井渫不食”来形容他们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井渫不食,清泉自流,世间美好,常因外物而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清澈井水旁有污秽物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悲伤或无奈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iamond in the rough”,意指有潜力但未被充分发掘的事物。
“井渫不食”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事物时要考虑其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乎?
1.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引证】
《易·井》-改邑不改井。 、 《易·杂卦》传-井道。 、 《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宿息井树。 、 《周礼·官人》-为其井匽。 、 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组词】
井池、 井鱼、 井养、 井华、 井干
2.
【渫】
淘,淘去泥污。
【引证】
《说文》-渫,除去也。从水,枼声。 、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排出气体或液体。
【引证】
《文选·江赋》-渫之以尾闾。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