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8:49
“倒履”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字面意思是“倒着穿鞋”,即把鞋子的前后颠倒过来穿。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做事颠倒顺序,或者形容人匆忙、慌乱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倒履”常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慌乱或急迫,如“他慌忙之中,竟然倒履而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它能够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
“倒履”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于匆忙状态的一种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着它的独特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倒履”有时也用来形容对客人的尊敬和急切,如古代有“倒履相迎”的说法,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到来非常重视,以至于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
“倒履”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急迫和混乱。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行动,甚至忽略了基本的秩序和礼仪。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倒履”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些紧急或混乱的场景时,我会想到这个词汇,它能够为我的描述增添一种生动的色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倒履”:
晨光初照,鸟语花香,
他却倒履而行,心急如焚。
“倒履”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匆忙奔跑的画面,鞋子颠倒,脚步凌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倒履”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鞋子穿反”或“匆忙”来传达相似的情感和场景。
“倒履”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为我的语言库增添一份独特的色彩。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