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2:43
词汇“[槏棁之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现代使用例证和广泛的语料库支持,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可能的解释进行的分析:
“槏棁之材”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材料或木材。其中,“槏”和“棁”可能是古代对某种木材的称呼,但由于缺乏详细的历史文献支持,具体的字面意思难以确定。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难以具体分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用于描述建筑材料或工艺品所用的木材。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难以提供具体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其他描述特定木材或材料的词汇,如“檀木”、“楠木”等。反义词则可能指非木材材料,如“金属”、“石材”等。
该词汇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木材的分类和命名有关,但由于缺乏详细的历史文献,具体的词源和演变过程难以考证。
在古代**,木材的选择和使用与建筑、家具制作等工艺密切相关,因此“槏棁之材”可能在描述这些工艺时有所提及。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槏棁之材”用于描述古代建筑或工艺品的细节,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建筑或工艺品的图片,可以探讨“槏棁之材”带来的视觉联想。
由于该词汇的罕见性,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槏棁之材”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可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该词汇的重要性可能不大,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榩】 斫木砧。 廪。
2.
【棁】
木杖。
【引证】
《说文》-棁,木杖也。 、 《后汉书·文苑传》-手持三尺棁仗,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组词】
棁杖
梁上的短柱。
【引证】
《新唐书》-以瑟瑟为殿柱,水精、琉璃为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