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6:43
“义社”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基于共同理念或目标而形成的社团或组织。它强调的是成员之间的共同信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义社”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如反抗不公或追求自由。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指代任何基于共同兴趣或目标的团体,如读书会、**俱乐部等。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社会学或政治学中,“义社”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同义词中,“社团”更侧重于兴趣或活动的集合,而“组织”和“联盟”则更强调结构和目标的一致性。反义词“个体”和“孤立”则强调了与“义社”相对的单独行动或缺乏组织性。
“义社”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义”(正义、道义)和“社”(社会、团体)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词可能最早出现在描述基于共同信仰或目标的民间组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类型的团体。
在**文化中,“义社”常常与忠诚、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动荡或变革时期,义社往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正义的重要力量。
“义社”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一群人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赞扬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义社,那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团体,我们每周都会去当地的孤儿院做义工,帮助孩子们学*和玩耍。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社”: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们集结成义社,
心怀正义,手挽手,步履坚定。
每一声呼唤,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在团结的力量中,我们书写新的篇章。
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灯光温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共同的信念和希望。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而鼓舞人心的旋律,象征着团结和前进的动力。
在英语中,“义社”可能对应于“fraternity”或“society”,但这些词更多强调的是兄弟情谊或特定兴趣的集合,而不像“义社”那样强调基于共同理念的团结。
“义社”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不要忘记与他人携手前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