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31
拯危济困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字面意思是指在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和救助的行为。
拯危济困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同义词:
反义词:
拯危济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互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行为。
在文化中,拯危济困**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互助”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拯危济困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善良行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互相帮助,传递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志愿者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参与救援工作,拯危济困,这些行为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更加坚信互助和仁爱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 拯危济困 融入到描述英雄行为的诗句中:
风雨中挺身而出,拯危济困显英豪,
仁心善举传千古,人间正道是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志愿者在灾区救援的场景,他们的身影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坚定和伟大。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旋律,如《英雄赞歌》,来增强这种拯危济困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拯危济困 可以对应为 "rescue from danger and help those in distr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拯危济困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公益行为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互相帮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认识到互助和仁爱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杀贪官,除豪强,~,救死扶伤,难道不都是以天地为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1.
【拯】
(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同本义。
【引证】
《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孔颖达疏:“拯,举也。”-艮期腓,不拯其随。
2.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3.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4.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