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7:42
词汇“义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义”通常指正义、道义,而“疾”则指疾病或痛苦。将两者结合,“义疾”可能指的是因正义或道义而产生的痛苦或困扰。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义疾”可能指的是因坚守正义或道义而遭受的痛苦或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义疾”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因坚持正义而遭受的内心或外在的痛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道德或正义的语境中。
由于“义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义”和“疾”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哲学语境。
在强调正义和道德的社会文化中,“义疾”可能被用来强调坚守原则的代价和痛苦。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深思,以及对那些因坚持正义而受苦的人的同情。
由于“义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然而,在讨论道德困境或正义问题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疾”来表达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因此产生的痛苦的描绘,如:“在正义的道路上,他背负着沉重的义疾,却依然坚定不移。”
由于“义疾”涉及正义和痛苦,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绘英雄或烈士的图像,以及悲壮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义疾”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